欢迎来到共青团浙江中医药大学委员会!

团情团训

团情团训

202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集锦(二)

2025年07月13日 16:27             点击:[]

今年学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集结令一经发出,校院两级的众多实践队伍便满怀热忱,奔向各实践地。顶着盛夏酷暑,迎着台风骤雨,实践队员们深扎阡陌乡村,走进社区网格,寻访红色印记,踏遍乡野街巷,将专业学识熔铸成服务社会的实践本领,在沾满泥土芬芳的广阔天地里,书写着一段滚烫的青春成长记!


第一临床医学院“医防新融合,先兆辨卒中”实践团赴杭州西湖区、上城区、临安区、滨江区,聚焦脑卒中救治体系,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科普宣讲,探索脑卒中医防融合新模式。团队走访四区三方,于敬老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大医院展开调研,系统总结杭州模式,梳理当前脑卒中“医防融合”实践的具体模式、运行机制、服务内容及资源配置现状,明确其核心特点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识别融合关键瓶颈, 聚焦“关口前移”,识别阻碍风险早期识别、高危人群有效管理和预防干预措施落地的关键制度性、技术性或资源性瓶颈。本次实践优化和推广了具有杭州特色、融合中西医优势的脑卒中医防融合模式,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前瞻性的优化建议,推动构建更高效、协同、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杭州市脑卒中“医防融合”新模式,并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杭州经验”。

160A7

实践团成员合照

213AB

实践团成员赴敬老院服务

1B62B

实践团成员赴敬老院进行宣传活动

174A7

实践团成员赴浙一调研访谈

DF337

实践团成员于湖滨银泰进行调研


第二临床医学院“岐黄衡体・健康同行”赴杭州体重管理调研团深耕杭州医院、社区体重管理领域,秉持中西医融合理念,系统走访当地三甲医院体重管理科、营养科、临床心理科、中医护理科等多科室,与医师深入交流临床减重方案。通过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梳理科学减重路径,形成兼具理论与实践价值的调研成果,为构建个性化健康管理模式提供实证依据,助力全民科学减重与健康素养提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在大量有体重管理需求的群众中进行了中医诊疗体重管理的方法推广。同时通过深度调研分析中医体重管理临床现状,为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团队活动坚持契合“体重管理年”大方向,以大学生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响应号召、推动传播,为体重管理事业尽一份力。

1A187

实践团成员合照

C1F1E

实践团成员采访

EC49

实践团成员在西湖区翠苑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发放问卷

15A24

省新华医生为实践团讲解人体成分分析结果

8B07B

实践团成员在双浦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访谈


“千万工程”唤醒了乡村的无限潜能,“两山”理论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思想指引,正值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药学院赴安吉“青学有Young”实践团聚焦安吉“青年入乡”战略,循迹“两山理念”发源地安吉,围绕青年入乡发展现状展开调研,探究青年入乡的动因、挑战及支持体系运行情况,旨在破解青年入乡的政策密码,挖掘青年在创客基地的实践路径,了解数字人才孵化的运营模式,为浙江建设1000个青年入乡实践站点建设提供参考。实践团以“活力青春×美丽乡村”为主题,从“引、育、用、留”四个维度展开调研。深入安吉各乡镇,与入乡青年、政府工作人员、企业主理人及本地村民等进行深入访谈。实地寻访那些怀揣梦想、扎根乡村的青年创客,聚焦青年逐梦乡野、丰富和创新乡村业态的奋斗故事,近距离观察和记录安吉青年入乡实践发展路径。通过问卷调查和田野调查,全面了解青年入乡的动机、职业发展、政策获得感及生活融入度等情况。

1FE9C

实践团成员合照

298C1

实践团成员在安吉数字人才孵化基地与周总座谈

12DC8

实践团成员在青来集观看青来集发展的短篇

F9EC

实践团成员在青来集发放调查问卷

224B2

实践团成员在ACDC创业园区参观鹿园


护理学院“千鹤岐黄”实践团秉持“循千鹤之志振兴乡村,扬巾帼之风共筑富梦”的初心,寻访杭州市千鹤村,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文化体验等多种活动,用脚步丈量、以专业赋能,探寻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千鹤密码”,解读“自强奋斗撑起半边天、创新创业敢为天下先、忠诚奉献共圆家国梦”的新时代千鹤妇女精神内涵。本次实践深入了解千鹤村的发展现状,为探寻乡村振兴新路径,传承和弘扬新时代千鹤妇女精神奠定了良好基础,获得杭州日报报道及村民一致好评。

1491E

实践团成员合照

134D7

实践团成员参观千鹤妇女精神教育基地

16392

实践团成员观赏现有文创产品、探讨文创设计思路

17FDD

实践团成员与千鹤村村委进行深度访谈

15864

实践团成员在双浦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访谈

10102

实践团成员开展按摩、耳穴压豆、艾灸等

特色中医类体验活动


医学技术与信息工程学院赴杭州听障人群就业调研团以“聆听心声,筑梦未来”为主题,在两名指导老师带领下,深入杭州残联、政府部门、企业及听障群体,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听障人群就业需求调研,挖掘就业难点,助力听障人群共享发展成果,共筑共富格局。6月25日至7月3日,调研团走过杭州市5个行政区,面对面深度访谈10余位听障人士, 梳理出增加技能培训、加强创业支持、优化职场沟通等核心诉求,以及信息获取难、沟通障碍等共性问题。团队发放50余份就业满意度调查问卷,结合政策与就业现状分析,掌握了杭州市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及职业培训项目,了解政策落实中的挑战,并基于调研提出初步建议方案,助力改善听障人群就业困难。

1ECB3

实践团成员合照

1662A

滨江区聋协副会长魏雷磊讲述他的工作经历和未来求职打算

126BE

杭州惠耳听力技术设备有限公司员工王先生分享他的工作经历

164E1

钱站长介绍萧山区残疾人之家中残疾人的工作日常

129CE

实践团成员在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校采访两位听障学生


生命科学学院“两山绿韵”实践团赴杭州四大湿地展开实地调研与社区宣讲,实践团成员聚焦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价值及公众认知提升,深入杭州湘湖、阳陂湖、西溪湿地、青山湖等地,系统探究各湿地的植被分布、水质状况、生物多样性特征及保护现状。同时,面向湿地游客发放专项调查问卷,深入了解公众对湿地生态价值的认知水平及保护行为参与度,并在江南社区开展“湿地生命交响曲”主题宣讲活动,向公众普及湿地的核心生态功能。通过此次实践,团队深刻感悟到湿地作为“地球之肾”的生态价值,认识到守护湿地就是守护城市的“绿肾”。实践活动有效推动了公众对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认知从了解走向参与,有效提高了其参与湿地保护的热情。

218CC

实践团成员合照

178AB

实践团成员在西溪湿地博物馆学习西溪模式

27CC9

实践团成员参观西溪湿地博物馆

1AF3E

实践团成员在江南社区进行湿地保护相关宣讲

223B8

实践团成员和小朋友一起画出他们心中的美好湿地


实践团由5名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组成,在富阳区黄公望村开展“美丽浙江”主题实践活动。团队以“探寻生态振兴密码,传播绿色发展理念”为目标,结合专业知识深入乡村一线,助力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团队通过探访古村,深入了解黄公望村的历史,考察自然环境与乡村振兴的结合,从而挖掘这座村落的独特魅力在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们不仅亲身体验了黄公望村的独特魅力,还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形成了《美丽浙江之黄公望村调研报告》。该报告详细分析了黄公望村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潜力,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生态振兴策略。此外,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黄公望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团队成员们还与当地村委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团队成员们不仅收获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还为黄公望村的未来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9A7A

实践团成员合照

12002

实践团成员与村委了解当地情况

6F1F6

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富春山居数字诗路文化体验馆

FBCF

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黄公望生平史

10CBA

实践团成员体验数字文化馆



在社会实践的广袤天地里,还有许多带着乡土芬芳、饱含赤诚的实践故事。它们镌刻在蜿蜒险峻的山路间,舒展在乡亲们淳朴的笑颜中。关注“青春浙中医大”,每一步奋进的足迹,都将化作青春砥砺前行的动力!






下一条:南京中医药大学团委一行来校调研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