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共青团浙江中医药大学委员会!

团情团训

团情团训

学校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在全国赛中取得佳绩

2024年12月03日 18:25             点击:[]

11月30日至12月1日,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2024年集中交流活动在广东汕头市举行。经过现场路演答辩,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院“浙里无迟,童行无忧”——关爱五迟儿童志愿服务项目获得金奖、“智慧多巴胺”——青少年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干预志愿服务项目获得银奖!这也是我校继2022年后第2次获得该赛事金奖。

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央社会工作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共有1001个项目入围全国赛终评。其中,排名前501的项目通过线下路演答辩,评委、监委线下集中评审的方式进行了评审和交流。共评选出金奖151项,银奖350项,铜奖500项。

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院“浙里无迟,童行无忧”——关爱五迟儿童志愿服务项目是针对生长发育迟缓儿童群体特点,突出中医药诊疗的独特优势,首创“5+3”志愿服务服务模式,将患儿分为体格发育迟缓、运动发育迟缓、语言发育迟缓、认知发育迟缓、心理发育迟缓五个服务项目,打造“一起助生长”、“一起做运动”、“一起唱儿歌”、“一起读绘本”、“一起来画画”五个活动品牌,实现“个人—家庭—社会”三方联动服务模式,以陪伴和精准化治疗为要点,让患儿得到更加细致的陪护服务。

项目自实施以来,已有累计注册志愿者19560名,累计上岗人次达到19782人次,累计服务人次达到1125406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总时长达59671小时,帮助生长发育迟缓儿童1万余人。共建立志愿服务基地9个,专业志愿服务小分队15支,专业志愿服务品牌“天使之音”数据库、“天使敲门行动”、“彩虹健康跑”、“一起读绘本”、“助力家庭康复”等10余项。项目还通过短视频、公众号等新媒体途径和传统纸质媒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知识分享,获得了浙江卫视、杭州新闻、钱江晚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院“智慧多巴胺”——青少年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干预志愿服务项目聚焦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心理健康问题,形成了集“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体系。依托“全国唯一”的省级学生心理诊疗与研究中心和“全国首家”家庭心理援助中心两大平台,创新开展了“125N”志愿服务模式,成功开展线上直播400场、线下健康教育102场,疏导1650人次,覆盖全省各地市近百个学校,帮助青少年树立主动自助、求助和互助的意识;培训了一支以家长、班主任、辅导员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延伸队伍,持续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自项目实施以来,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423000小时,专线服务350人次,心理服务热线评估建议线下进一步诊疗200人次,成功干预、救治已实施自杀或即将自杀的来电者15人,项目荣获浙江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浙江省卫生健康系统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等荣誉等。连续两年获中国青年报专栏采访及报道,时任浙江省副省长王文序对项目给予高度肯定。

据悉,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自2014年举办以来,累计牵动全国6万多个志愿服务项目参与各级赛事交流展示,培育遴选获奖项目7041个,涵盖乡村振兴、为老服务、关爱少年儿童、阳光助残、环境保护、文明实践、卫生健康、应急救援、社区治理与邻里守望、节水护水、文化传播与旅游服务等13个领域类别,已成为健全志愿服务项目体系的有效途径、弘扬志愿精神的重要载体、推进新时代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


近年来,学校共青团坚持提升志愿服务活动品质,立足教育引导,发挥育人功能,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与学生专业特长及兴趣爱好相结合,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多维度打造服务项目内涵,全方位推进专业力量协作,阶梯式加强项目深化培育,以项目化管理方式推动青年志愿服务出精品、上水平,以“品质提升功”唱响建设高水平大学“志愿如火”的青春之歌!


上一条:我校中医药主题话剧《大医精诚·寻找孙思邈》入选高校原创文化精品

下一条:我校在2024年浙江省高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成果交流展示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