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共青团浙江中医药大学委员会!
2025年07月21日 10:52 点击:[]
在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中,部分实践团队循着革命先辈的红色足迹,在四明山的“天梯”上感悟战斗艰辛,在烈士陵园的鞠躬里接续精神血脉;他们深扎中医药文化土壤,跟着铃医传人辨识本草,用方言把养生智慧送进海岛山村;他们聚焦银发群体所需,量血压、查口腔、做调研,让专业知识在基层实践中生长——一场场“寻根脉、汲养分、办实事”的青春实践,正让红色基因与岐黄薪火在新时代青年身上焕发新的光芒。
第一临床医学院组织学生党员在7月13日至17日赴宁波开展“追寻抗战足迹,传承岐黄薪火”红色学习活动。在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156级陡峭台阶构成"天梯",每一级都镌刻着革命艰辛。队员们在步步向上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当年新四军"一步一踉跄"的战斗历程。纪念碑前的献花仪式上,白菊与三鞠躬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情感纽带,让"坚定、无畏、担当"的抗战精神通过具身认知深入人心。在宁波中医院文化博物馆开展的"传承岐黄薪火"活动中,团队通过线上+线下采访本校毕业生党员医师,记录他们的成长路径与经验,为在校生提供切实参考,尤其在中医药传承创新、中西医结合实践等方面具有示范意义。
实践团成员合照
实践团成员参观这栋抗日根据地旧址
实践团成员参观宁波工人运动纪念馆
实践团成员参观余姚横坎头陈列馆
实践团成员观看博物馆陈设资料
第一临床医学院赴浙江山区海岛乡村振兴促进团在浙江中医药大学离退休处主办的“国医进万家”项目的指导和帮助下,深入温州市洞头区(海岛)、台州市天台县(山区)开展基层医疗调研,探访基层医疗真实现状。团队以中医药特色服务为突破口,通过义诊、慢病筛查、中医养生普及等举措,探索解决老年健康“最后一公里”难题,为山水间的银发群体带去专业健康服务。本次实践为团队深入了解山区海岛老人健康现状、明确未来服务方向提供了宝贵依据。
实践团成员合照
天台铃医文化传承人季定乾医生
带领实践团成员认识中草药
实践团成员入户采访当地老年人
实践团成员为老人量血压
实践团成员开展“温州话版”中医药健康科普讲座
第五临床医学院6名师生组成的红色教育实践团走进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社会实践活动,在革命先烈的英灵前,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这次沉浸式的红色教育活动,让团队成员在行走中感悟历史,在缅怀中砥砺初心。大家对宁波抗战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革命先辈凭借着钢铁般的信念与过人的智慧,不仅成功开辟并巩固了抗日根据地,更是将全民抗战的力量紧紧凝聚在一起。大家纷纷表示:未来无论身处诊室还是实验室,都将把先烈精神化作“医者仁心、服务人民”的不竭动力,用青春和专业知识守护这来之不易的红色江山。
实践团成员合照
实践团成员为革命烈士敬献花篮
实践团成员重温入团誓词
实践团成员参观革命纪念馆
实践团成员对革命烈士的寄语
第五临床医学院中华文化传承实践团深入湖州南浔,聚焦国家级非遗“笔中之冠”湖笔与蚕丝扇制作技艺,开展文化实践。在古镇景区,与游客畅聊,捕捉他们对湖笔及蚕丝扇的第一印象。通过问卷星覆盖多年龄段人群,围绕对其认知度、购买欲、期待的宣传点展开深度调研。这次南浔实践之行,亲手触摸过毫尖凝聚的匠心,感受了蚕丝在指尖流淌的细腻与坚韧,它让医学生跳脱出书本和实验室,从另一种“生命”的维度去理解传承的意义。守护非遗,便是守护民族文化最深沉的根脉;而让这些 “生命” 继续鲜活,需要更多人看见其美、理解其魂,进而参与其中,用新时代年轻人的声音去传播非遗的故事。
实践团成员合照
实践团成员邀请大学生填写线上问卷
实践团成员邀请当地店家填写线上问卷
实践团成员制作蚕丝织扇
实践团成员进行毛笔定型
口腔医学院的9位师生组成笑口银龄守护团,于义乌市口腔医院进行实践活动,旨在了解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与需求,助力“银发族”享受牙齿健康带来的美好生活。通过本小组此次赴义乌等地调研“银发族”口腔健康状况,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老年群体蛀牙率高、口腔保健意识普遍薄弱的现实。面对牙病带来的咀嚼困难与生活品质下降,老人们常流露无奈。团队成员认为深入社区开展针对性强的口腔健康知识科普与基础检查,是提升老年口腔健康水平的关键一步。此行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了解,更是一次对医者初心的叩问——用所学守护“银龄微笑”,我们责任重大。
实践团成员合照
实践团成员发放调查问卷
实践团成员组织中老年人填写问卷
实践团成员聆听医生讲解根管治疗
实践团成员观摩医生口腔修复实操
生命科学学院“追寻红色印记,传承革命精神”实践团以行动赓续红色血脉,彰显青年担当。团队先后奔赴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触摸百年大党的历史脉搏;探访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溯源共和国法治根基;驻足钱塘江大桥陈列馆,仰望民族自强的钢铁脊梁;走进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体悟先烈不朽的奉献精神;实践团还深入衢州常山,在三塘村、达塘村、黄塘村实地调研,感受红色精神引领下的乡村蝶变。实践团系统梳理中共杭州小组秘密纪律等珍贵史料,形成纪律建设专题素材汇编;在革命烈士纪念馆撰写感悟卡片,传承奋斗薪火;体验五四宪法起草地模拟讨论,于丁家山毛泽东读书处共读经典,涵养家国情怀。同步完成红色文化调研问卷,制作系列推文广泛传播。通过本次实践,成员们不仅提升了实践能力,更深化了对党史党纪的理解,筑牢了知史明纪的思想根基。
实践团成员合照
实践团成员聆听廖书记讲解黄塘村生态模式
实践团成员参观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
实践团成员聆听书记讲述“早上好”精神
实践团成员在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写留言
从革命旧址的台阶到乡村义诊的桌前,从本草园的枝叶到口腔诊室的器械,这场青春实践早已超越 “走过” 的意义。学子们在红色历史中读懂 “为何出发”,在岐黄传承中明晰 “何以坚守”,在服务群众中懂得 “为谁奋斗”。扎根大地者,方能汲取最深沉的力量;守护根脉者,更要续写最动人的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