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共青团浙江中医药大学委员会!
2025年08月20日 23:05 点击:[]
青春越山海,岐黄万里行!
今年暑期,学校持续深化“双百双千”中医药特色社会实践品牌,第三年携手传化慈善基金会,共同推进东西部村医赋能行动计划。在校团委组织下,一支由青年教师、青年医生和青年学生组成的实践团奔赴四川省仪陇县,他们深入当地,开展村医在地化培训,走访乡村卫生室,倾听村医的实际困难与迫切需求。师生们在服务基层中,深切体会到乡村医生的质朴坚守,真切读懂了健康中国战略在基层的时代担当与青春力量。
实践团的青年医生们紧扣乡村医疗实际需求,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用技能。讲解脾胃调理时,他们就地取材,用当地常见食材现场演示简易茶饮的搭配冲泡方法;传授中医适宜技术如耳穴压豆,则手把手指导村医精准定位穴位、掌握操作力度。实操课上,火罐角度、刮痧手法等被分解为清晰的操作标准,村医们围聚学习,反复调整手势,在笔记本上详细记录要点、绘制示意图。针对乡村常见急症,医生们梳理出清晰的诊断流程,并在人体模型旁反复示范急救动作,明确按压深度、频率等关键参数,指导村医轮流练习并及时纠正。对于慢性病早期识别,他们提炼出易记的关键信号,结合当地高发病例剖析症状特征,有效提升了村医的快速判断能力。
在培训期间,实践团深入仪陇乡村卫生室开展义诊。在复兴镇乐居村、大红坝村的临时诊室内,前来就诊的银发老人坐满了诊位。师生们分工协作,有序接诊。他们仔细为老人把脉、观察舌苔,俯身查体,在处方上清晰书写药材名称及用法用量。实践队员耐心细致地服务,让小小的卫生室里弥漫着淡淡的药香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在培训期间,师生们还与村医进行了调研交流。多位扎根乡土数十年的老村医,分享了守护乡亲健康的职业坚守与欣慰;同时,村医们也集中反映了临床技术更新滞后、系统学习渠道有限等困境,尤其表达了系统掌握刮痧、艾灸等中医适宜技术以更好地服务乡亲的迫切愿望。实践队成员认真记下这些核心关切,为后续开展精准帮扶锚定了方向。
短短五天,是实践团倾囊相授与乡村医生求知若渴的双向奔赴,也为青年学子体察基层医疗实况搭建起生动的课堂。师生们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医疗的“硬本领”。这场跨越千里的奔赴,正是一份青春的约定,健康中国的种子必将在广袤的乡土间生根发芽、茁壮成长!